Skip to main content跳到内容

[教师感言] 今日中国通识游踪系列 (一) - 南京 - 薪火相传

教师分享

[教师感言] 今日中国通识游踪系列 (一) - 南京

地区 : 南京

计划名称:南京历史文化探索之旅

交流地点:南京

分享类别:教师感言

学校名称:汉华中学

今日中国通识游踪系列 (一) - 南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了解今日中国,我相信没有比亲身游历的感受来得更实在、更深刻。我希望透过今日中国通识游踪系列,由通识角度去描述游历不同中国城市的所见所闻与真实体会,以助同学扩阔眼界。而第一个要讲的城市,就是南京。

 

踏入十二月份,走进南京城,似乎多了一份沧桑、哀痛,原因之一是想起七十八年前,即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凌晨开始,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中国历史大事──「南京大屠杀」。所以到访南京,我们一定要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该段历史有更详细的了解。

 

在通识角度上,一个地方的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保育和保存,一直是受关注的议题,因为这可反映政府愿意投放保存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及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尊重。而参观这个记载着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纪念馆,正正供大家好好理解,《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原因。《世界记忆档案》的目的是保存人类记录的档案遗产,侧重于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记录以及古籍等等,从1992年成立以来,已经有348件档案申请登录成功。所以,游南京时,必定要好好去探索这段相关的「记忆」。

 

第二个必要认识的,是南京一个和香港有密切关系的地方,那就是静海寺,亦是现今的《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南京条约》是清廷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而在陈列馆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何谓不平等条约,亦可以透过静海寺内三幅有关议约1842年《南京条约》场景的速写,包括1) 了解当时英军在下关江面放下舢板,然后在静海寺的牌坊前登陆的情况;2) 清朝官员在静海寺宴请璞鼎查爵士一行的情景;3) 清军在静海寺外迎接英国谈判代表的一幕。参观静海寺,不只是纯参观一间宗教寺庙,而是可以思考当时清廷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历史情况。顺带一提,璞鼎查爵士就是香港人熟悉、1843年成为香港首任总督的英国官员砵甸乍 (Henry Pottinger),而签订《南京条约》后,亦使香港成为了英殖民地。

 

第三个建议大家作为学习点的是明城墙。明城墙为中国着名的城墙,在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前,奉行的是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高筑墙是指要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增强经济实力;缓称王则是指不要过早称帝,以免树敌过多。这三项建议极具战略的眼光,是朱元璋初期的信念。而在通识的角度上,我们有否想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概念可以用于人生呢?例如高筑墙犹如现代的风险管理概念,广积粮犹如储蓄管理概念,缓称王亦似投资管理概念等。

 

最后的一个学习点则牵涉「全球化」单元。各位同学在参观秦淮河时,定会感受得到古今面貌的融合。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历史上极有名气。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今日南京的秦淮河,两岸粉墙黛瓦,各种酒楼、茶庄、小吃、排档充斥两岸,但近年亦加入了一些世界知名品牌餐厅进驻,感觉如何,当中反映了全球化下的消费和文化影响,也颇值得同学细味。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从不同的通识角度去探索,希望可以给各位同学更多的启发和对这个城市的兴趣。

 

梁伟杰老师


返回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