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跳到內容

[學生感言] 北京歷史及科技探索之旅2016 - 薪火相傳

學生分享

[學生感言] 北京歷史及科技探索之旅2016

計劃名稱:北京歷史及科技探索之旅

交流地點:北京

分享類別:學生感言

學校名稱:天水圍官立中學

 

這次的交流團涵蓋了科技和歷史兩部分,除了學習到科技知識外,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歷史的部分景點。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登上八達嶺長城。

 

當天因為太大風以致纜車停止服務,意味着我們要徒步登上長城,令大部分同學都大感興奮。所謂「不到長城非好漢」,大家都想徒步上長城。在過程中我才發現長城是相當的陡峭。只要一不留神就會摔倒,幸好長城兩側有扶手能夠支撐。因為時間不足,我們始終未能走上最高點。但站在高處俯瞰下去看見的人海和遠處的山城,這些景象都使我們內心相當激動。我可以感受到國家的山河秀麗、長城的宏偉壯觀。這一項被喻為人類歷史最偉大的工程明顯不是言過其實,那一份激動只有登上了長城才能真實確切地感受。

 

但長城這一項偉大工程背後又有多少人為此送命呢?在風光華麗的背後暗藏了多少辛酸?當局其實也可以建立一塊碑石以紀念和嘉許建造工程的人員,以表揚他們的貢獻。

 

中五學生

 

=====================================================================

 

北京這地方給我的印象就是霧霾,然而親歷其境後卻發現情況遠比我想像中輕微,四周街道亦很整潔,與以往心目中「大陸」的形象完全不同。因此,此旅程改變了我對北京的既有印象。

 

整體而言,是次旅程的確能夠拓闊我的眼界,增廣見聞。踏上長城上,它讓我知道沿着山勢而建的建築物都是十分陡峭。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它讓我知道抗日戰爭是一段悲慘的歷史,日方完全不能拭掉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在國家天文台沙河科普教育基地中,它讓我知道中國在古代已經有很多先進的科技,例如日晷,圭表等技術。走過大柵欄商業街及什刹海大街上,它讓我感受到北京人民的生活,並且了解到北京的物價和香港不相伯仲。在蘆溝橋上,它讓我知道歷史的痕跡是不會消失,炮火和子彈的痕跡永遠烙印在蘆溝橋的石獅子上。參觀中國科學技術館讓我認識中國現今的科技發展已經十分發達,一些太空裝置更加展示了袓國的科技實力。參觀龐大的中國航空博物館,它讓我親眼目暏中國人過去在多場戰役上使用的戰機所立下的功勞和戰蹟。到訪北京現代車廠讓我知道中國汽車的生產線居然能夠每年生產超過一百萬輛汽車,加上與韓國合作,加速了中國研發汽車發展的步伐。到達潞河中學,它讓我知道國內重點中學的規模比得上香港著名大學,校園的面積及教學的多元化都媲美一所大學的規模。在著名的北京大學內,它讓我知道內地大學的教學模式,了解內地大學的發展,拓闊了未來升學的道路。而在最後一天的分享會中,它讓我從不同組別的角度反思整個交流活動的得著,留意到一些我在行程中沒意識到的細節,令我獲益良多。

 

中五學生

 

=====================================================================

 

今次北京之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必定是親身踏上萬里長城。長城的總長度為兩萬一千公里,但只有當我親身踏足長城才能感受它的雄偉和壯觀,環繞四周一看,還能看到長城的身影,猶如無窮無盡的大海。

 

長城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之一,在遊歷長城時,我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這證明中國的景點在國際上極具吸引力,反映中國的軟實力不容忽視,國際地位也正在不斷提升,令我感受到國內旅遊業蓬勃的景象,尤其是長城為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可謂是中國的瑰寶。再者,長城附近有很多傳統的建築和小店。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富有中國文化特色,跟長城的古代建築風格一脈相承,形成一幅和諧的美景,這些種種也都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店中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在長城上看到了中國建築的偉大,令我意識到中國中華文化的承傳。

 

不過,長城上也有令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長城的沿途上只有少量可供遊人參考的歷史資料,令旅客未必能夠對長城的歷史背景作出深入的認識,加上沿途上也留意到建築物被遊客破壞的程度遠較我想像中嚴重,就算是在「保育文物」的提示牌下也有一堆塗鴉和印字,令我反思應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總括而言,長城一遊不但令我大開眼界,還激發了我批判性的思考,真的令我獲益良多。

 

中五學生

 

=====================================================================

 

對於是次交流活動中,我能學習到北京與香港生活的相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到潞河中學交流,透過參訪潞河中學,認識北京中學的設施、重點學科、以及當地的校園生活。當天我們到潞河中學參與應用技術的課堂,形式上有點像香港的設計與工藝科,聽起來好像很無趣,但原來他們上課的模式很是自由,老師除了教授了基本的板刻技術外,更加滲入了藝術的元素,鼓勵同學創作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課堂上我更加認識了一位女孩名麗麗,這位新彊姑娘人如其名,美麗可人,為人和藹可親,在交談中除了分享了一些校園生活外,對方還親手畫了一個書籤給我,我也禮上往來把我創作的畫送給了對方作紀念品,下課前她還教了我一句新彊語「再見」,令我們在依依不捨的情況下完結課堂,這是我在這次旅程中最意外的收獲!

 

中五學生

  


返回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