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跳到内容

[学生感言] 北京历史及科技探索之旅2016 - 薪火相传

学生分享

[学生感言] 北京历史及科技探索之旅2016

计划名称:北京历史及科技探索之旅

交流地点:北京

分享类别:学生感言

学校名称:天水围官立中学

 

这次的交流团涵盖了科技和历史两部分,除了学习到科技知识外,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历史的部分景点。当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登上八达岭长城。

 

当天因为太大风以致缆车停止服务,意味着我们要徒步登上长城,令大部分同学都大感兴奋。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家都想徒步上长城。在过程中我才发现长城是相当的陡峭。只要一不留神就会摔倒,幸好长城两侧有扶手能够支撑。因为时间不足,我们始终未能走上最高点。但站在高处俯瞰下去看见的人海和远处的山城,这些景象都使我们内心相当激动。我可以感受到国家的山河秀丽、长城的宏伟壮观。这一项被喻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工程明显不是言过其实,那一份激动只有登上了长城才能真实确切地感受。

 

但长城这一项伟大工程背后又有多少人为此送命呢?在风光华丽的背后暗藏了多少辛酸?当局其实也可以建立一块碑石以纪念和嘉许建造工程的人员,以表扬他们的贡献。

 

中五学生

 

=====================================================================

 

北京这地方给我的印象就是雾霾,然而亲历其境后却发现情况远比我想像中轻微,四周街道亦很整洁,与以往心目中「大陆」的形象完全不同。因此,此旅程改变了我对北京的既有印象。

 

整体而言,是次旅程的确能够拓阔我的眼界,增广见闻。踏上长城上,它让我知道沿着山势而建的建筑物都是十分陡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它让我知道抗日战争是一段悲惨的历史,日方完全不能拭掉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在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教育基地中,它让我知道中国在古代已经有很多先进的科技,例如日晷,圭表等技术。走过大栅栏商业街及什刹海大街上,它让我感受到北京人民的生活,并且了解到北京的物价和香港不相伯仲。在芦沟桥上,它让我知道历史的痕迹是不会消失,炮火和子弹的痕迹永远烙印在芦沟桥的石狮子上。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让我认识中国现今的科技发展已经十分发达,一些太空装置更加展示了袓国的科技实力。参观庞大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它让我亲眼目暏中国人过去在多场战役上使用的战机所立下的功劳和战迹。到访北京现代车厂让我知道中国汽车的生产线居然能够每年生产超过一百万辆汽车,加上与韩国合作,加速了中国研发汽车发展的步伐。到达潞河中学,它让我知道国内重点中学的规模比得上香港着名大学,校园的面积及教学的多元化都媲美一所大学的规模。在着名的北京大学内,它让我知道内地大学的教学模式,了解内地大学的发展,拓阔了未来升学的道路。而在最后一天的分享会中,它让我从不同组别的角度反思整个交流活动的得着,留意到一些我在行程中没意识到的细节,令我获益良多。

 

中五学生

 

=====================================================================

 

今次北京之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必定是亲身踏上万里长城。长城的总长度为两万一千公里,但只有当我亲身踏足长城才能感受它的雄伟和壮观,环绕四周一看,还能看到长城的身影,犹如无穷无尽的大海。

 

长城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之一,在游历长城时,我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证明中国的景点在国际上极具吸引力,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不容忽视,国际地位也正在不断提升,令我感受到国内旅游业蓬勃的景象,尤其是长城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可谓是中国的瑰宝。再者,长城附近有很多传统的建筑和小店。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跟长城的古代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形成一幅和谐的美景,这些种种也都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店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在长城上看到了中国建筑的伟大,令我意识到中国中华文化的承传。

 

不过,长城上也有令我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长城的沿途上只有少量可供游人参考的历史资料,令旅客未必能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作出深入的认识,加上沿途上也留意到建筑物被游客破坏的程度远较我想像中严重,就算是在「保育文物」的提示牌下也有一堆涂鸦和印字,令我反思应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总括而言,长城一游不但令我大开眼界,还激发了我批判性的思考,真的令我获益良多。

 

中五学生

 

=====================================================================

 

对于是次交流活动中,我能学习到北京与香港生活的相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到潞河中学交流,透过参访潞河中学,认识北京中学的设施、重点学科、以及当地的校园生活。当天我们到潞河中学参与应用技术的课堂,形式上有点像香港的设计与工艺科,听起来好像很无趣,但原来他们上课的模式很是自由,老师除了教授了基本的板刻技术外,更加渗入了艺术的元素,鼓励同学创作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课堂上我更加认识了一位女孩名丽丽,这位新彊姑娘人如其名,美丽可人,为人和蔼可亲,在交谈中除了分享了一些校园生活外,对方还亲手画了一个书签给我,我也礼上往来把我创作的画送给了对方作纪念品,下课前她还教了我一句新彊语「再见」,令我们在依依不舍的情况下完结课堂,这是我在这次旅程中最意外的收获!

 

中五学生

  


返回
页首